失业一年后我才发现无所事事才是正经事

来源:企鹅电竞在线    发布时间:2024-08-08 19:46:13 36

  「即刻退出当代生活!」近来这句话被慢慢的变多人挂在嘴边。人们普遍对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大、消费水平高、内卷程度深的当代社会深感失望。

  逃离职场、退出竞争,是很多疲惫都市人心中的梦想。日本漫画家池田学志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时代情绪,创作了治愈系漫画《34岁无业小姐》。

  其中女主角「退出当代生活」的实践可谓相当彻底:她在原公司倒闭后,顺势决定一年不工作,安心家里蹲。漫画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了她睡懒觉、做家务、窝在被炉里看电视、出门散步、与邻居朋友聊天等琐碎日常。

  然而一百话看下来,竟不觉得乏味沉闷,倒也趣味盎然。轻松愉快的故事里暗含着漫画家对消费社会、人际关系、女性生活的有趣观察,以及她对何为良好生活的哲学思考。

  没有工作就没收入,无业小姐不得不过上了精打细算的生活。漫画一开始的故事主要是围绕女主角如何省钱和控制物欲展开的。

  她想了不少小妙招,比如逛超市不看购物清单以外的商品;取钱一次不要取太多;如果在开支大的地方(比如买家电)上省了钱,那在小钱(比如买零食)上稍微放纵也未尝不可。

  可惜并非次次都执行得那么顺利,偶尔也冲动消费,买完又后悔,但转过头来又乐天地安慰自己买都买了,就别想那么多了。无业小姐消费降级的过程充满了喜剧色彩,让人捧腹大笑。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自控力不足的人和自己最喜欢买买买的天性作斗争。作者在多处暗示,消费主义无孔不入,才是无业小姐省钱大计难以实施的原因。比如超市买一送一、大容量包装的促销方案,看似经济实惠,实则让我们消费者多买了不需要的东西,并没有更划算。

  比如电视上播放的奢侈品广告,不断更迭的潮流风尚,商家鼓励人们为了时尚和品位去消费。

  从前无业小姐也许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不假思索的消费者。而现在因为「无业」,对花钱更为谨慎,反而让她开始反思消费社会:我们真的需要prada和LV包吗?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应该是百元店的原子笔而已吧。

  无业改变了人的娱乐方式。过去无业小姐喜欢与同事朋友下馆子,现在为了省钱,她尽可能的避免出入需要消费的地方。

  然而她失望地发现,城市基本上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消费场所构成的。电影院和餐馆,必须消费才能进入;超市、购物中心虽不收门票,但其氛围是怂恿人消费的。

  无业小姐在大街上游走,终于找到了一个无需花钱就可收获快乐的地方——书店。她在里面看了几个小时的书,度过了相当充实的夜晚。漫画家借由女主角之口感慨,挣钱和花钱不应该是人与社会发生关系的唯二方式。

  言外之意则是,城市应该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在发展商业之余也别忘记公共服务的本分,组织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生活。

  没有工作迫使无业小姐的消费习惯发生了一些改变,她比从前更加依赖大超市和网络购物,因为价格更具优势(尽管食物品质会降低)。她并没有因自己的精明而沾沾自喜。相反,她马上联想到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做街坊生意的小商店失去了一个熟客,也许这就是街上的小商店逐渐凋敝的重要原因。

  为此她感到很愧疚。直到听说家庭作坊式的豆腐店的老板最近中了彩票,准备和家人去马尔代夫旅游,经济无忧,她才释怀。

  作者以整整一话的篇幅,描写了无业小姐想要支持小商店但经济条件不允许的矛盾挣扎,给读者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消费者应有的样子。

  无业小姐在享受连锁超市和网购的便捷和低价格的同时,也关注到了垄断资本和电子商务平台对小本经营的实体商店的冲击,认真而深刻地思考了自己的消费行为对周边世界的影响。

  在她眼里,小商店不是冷冰冰的经济实体,也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和希望。她不仅是顾客,也是邻居,她与附近的商铺以及背后的家庭同呼吸、共命运。无业小姐的思辨能力、同情心和社会关怀,难能可贵。

  而在当代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网络购物最为发达的国家中,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算法带来的便利的狂欢之中,消费者的自省还远远不够。

  如果你以为,能够轻而易举做出「家里蹲一年」的决定的人,肯定是没有家庭负担的女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作者直到在22话才小心透露,无业小姐有婚史,还有一个在上幼儿园的女儿,目前由前夫抚养。读到这里的时候,我非常意外。漫画里女主角的朋友替我说出了心里话:「你那么有空,怎么不多去看看你的女儿!」

  对此,漫画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理由,读者能自行猜想。可能前夫家太远。可能她与前夫交恶,尽可能的避免跟他打交道。可能她就是想单纯地享受自由自在的独居生活。不管是哪个原因,好像都不太说得过去,我还是会在心里面觉得,这是一个不够爱小孩的母亲。

  无业小姐有两个知心好友,她们都已经结婚,其中一个朋友做了妈妈并有两个小孩。一次聚会,已婚未育的那一位朋友烟瘾犯了,走开了去抽烟。

  无业小姐说不必那么拘谨,那一位朋友回答说:「母亲带着烟味回家,始终不太好吧。」原来她是为了另一位朋友着想。仅仅一个细节,作者描写出了社会文化对母亲的苛刻要求——她应该如同圣母一般的纯洁,没有不良嗜好,全身心地呵护她的小孩。

  进而自我反思,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女主角有闲暇就该多陪伴女儿,是否也是一种针对女性的苛求?

  如果主角是一位男性,我还会质问「你那么有空,怎么不多去看看你的女儿」吗?

  社会对于好母亲和好父亲的定义,显然是存在双重标准的。池田学志在第84话《男人的休息日》里不动声色地指出了这一点。

  这一话的故事是女主角带女儿去看木偶戏,但作者无意表现母女相处的细节,而把焦点落在了父亲身上。

  女儿的日常起居由奶奶一手照顾,父亲负责做司机,开车接送女儿。在等木偶戏结束的空闲时间中,父亲接到了情人想要约会的电话,他以亲子日为由拒绝了请求。他去逛相机器材店打发时间,买了新的镜头。木偶戏散场,他从前妻手里接回孩子,开车回家,故事结束。

  这位单身爸爸的生活简直过得不能更滋润了,不用操心照顾女儿,还有时间交新女朋友,还有闲钱买昂贵的相机镜头发展业余爱好,就连作者都会忍不住在后记中吐槽他是「人生赢家」。他显然也没有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陪伴他的女儿,「陪女儿」甚至成为了他推掉不想赴约的约会的借口。

  这一话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作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我们觉得这样的爸爸并无不妥,为何需要对没有工作、没有陪在女儿身边的妈妈横加指责呢?我们对于母职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呢?

  无业小姐经常想起她的女儿,但涌进她脑海里回忆常常是她朝女儿发脾气的不愉快的片段,事后她深深地后悔。

  在漫画的主线剧情里,无业小姐一直表现得情绪稳定、随遇而安、不骄不躁,我们没办法得知为什么在过去的家庭生活里她会是一个失控的母亲。也许社会文化对母亲的高要求、严标准,正是压垮她的稻草之一。

  除了让母亲角色与高密度的陪伴责任松绑以外,池田学志还在漫画里想象了一种新的亲子相处模式。无业小姐没有工作,花很多时间看电视,因此很熟悉女儿喜欢的动画片,她愿意陪女儿跟随动画片的片头曲一起跳舞。

  母女俩约定,每天都要在各自的家里跟着电视跳这支舞。在女儿生日那天,她们在全家人面前表演了这支舞蹈,女儿十分开心,母女之间的距离也被拉近了。母女感情不一定要建立在朝朝暮暮的共处一室中,也可以建立在共同的爱好上,如同朋友一般。

  一开始,我是抱着某些期待看这部漫画的。我希望作者能传授一点干货,告诉我没有收入怎么养活自己,告诉我怎么充分的利用待业时间自我增值,为再就业准备好。我希望作者讲一个精彩纷呈的间隔年故事,女主角如何走出舒适圈、去冒险、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然而,我所有的期待都落空了。《34岁无业小姐》是一部情节性很弱的漫画,女主角生活的主旋律就是睡觉、吃饭和倒垃圾。

  一个人在家,那么多时间,怎么能什么样的事情都不做呢?你不是说喜欢写小说吗?那你有开始写作吗?女主角朋友的发问,恰恰反映了一种当代人特有的焦虑——人必须充分地利用时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实现自我价值,否则就是不自律、不积极,对生活缺乏热情,总之是有问题的。

  而池田学志让女主角无所事事了一百话,是想唱唱反调:在当代社会,并非只有行动有价值,「不去做什么」的能力也很重要。

  韩裔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一书中指出,当代社会充满了过度的积极性,过分强调自我实现导向了自我剥削,人在过度疲劳中燃尽了自身,最后导致了抑郁症、焦虑症、注意力缺陷等精神症状。

  他认为人不仅要有做某事的能力,也要有不去做某事情的能力。用「无为」抵御外在的干扰和刺激,从而疗愈当代社会给人造成的精神创伤。

  《34岁无业小姐》展示了充分的闲暇于人有莫大的疗愈功效。女主角无所事事一年,承受了不少非议,人们质问她「何时开始找工作」、「为啥不试着去相亲」等等问题,其实是把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投射在她身上。

  然而女主角内心无比坚定,不为所动,没有被卷入他们的不积极的情绪之中。她身上的通透、韧性和沉稳,与她一年以来如同修炼一般的「无为生活」密不可分。

  闲赋一年,女主角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更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分寸。也许无业的意义不必刻意寻找,在闲暇之中,意义自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