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建立五金产业基地,是中国五金行业发展的一大创举。随着中国五金行业的崛起,近10年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先后培育并命名了34个产业基地。从传统的工具五金、建筑五金、日用五金,到新兴的燃气用具、吸油烟机、整体厨房、淋浴房,五金产业基地现已遍及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区。可以说,五金产业基地的蓬勃兴起,为中国五金行业整体水平提升,为地方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需求量及订单显著减少,五金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各产业基地也受到冲击。在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和地方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各五金产业基地拉开了自主创新、调整结构、转型提升的大幕。新的竞争活力和成长潜力正在行业集聚。在’09中国国际五金展上,中国五金产业集群成为一大亮点。下面所展示的五金产业基地的典型,就是五金制造业应对挑战,打造竞争新优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金制品行业是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传统产业,早在1986年,小榄镇就被誉为中国“南方锁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小榄镇五金制品行业已形成以锁具、燃气具为龙头,上下游产品及各类配件品类齐全的10类五金产业群。2008年,小榄镇五金塑料行业收入达150亿元,占全镇工业销售的39.4%。
2002年,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小榄镇为“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获此称号后,小榄镇积极推动五金制品产业的集聚发展和优化升级,产品不断升级换代,附加值持续上升,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步的提升。目前,“固力”、“华锋”两个锁具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行业榜首;“圣雅伦”被评为“中国指甲钳行业第一品牌”;华帝公司的燃气具连续13年在国内同行业销量排名第一;长青公司的燃气阀门生产标准被定为行业标准。
由镇政府牵头,小榄镇成立了五金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并建立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小榄镇的五金产业由锁具为主导的五金产业扩展至包括锁类、燃气具类、脚轮类、铰链类、金属压铸类、喷涂电镀类、模具类、卫浴制品类和其他五金制品类,以及五金配件类等10小类较为完备的五金产业链条,成为小榄镇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小榄镇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企业组织自主创新,推动五金产业转型升级。每年镇财政拿出6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开展技改创新、创名创优,并建立起了省、市、镇三级技改奖励的支持体系。同时,成立了“中山市小榄镇五金制品行业技术中心”,以此为龙头,形成了省、市、镇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工程中心为主要载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技术中心提高五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近3年来,小榄镇累计成立的省市两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达到73家,获得奖励1070万元,已成立镇级企业技术中心106家。
建立和健全各种科技和中介服务机构,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服务平台。小榄镇成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该中心建立9年来,已孵化科技服务实体33个。2008年,该中心获得了科技部“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成为全国惟一一家镇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小榄镇根据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需求,组建了汉阳产品设计公司、汉阳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同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配套公司,为五金公司可以提供深加工服务。据统计,汉信现代设计制造服务中心每年为200多家客户服务,设计新产品80个,为企业新增工业产值1.5亿元,新增利税1000多万元。
同时,成立“小榄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与镇里8家商业银行开展合作,为具有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发展条件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到2008年底,担保公司累计担保额达到24亿元,直接拉动企业出售的收益110多亿元。
此外,该镇成立了五金制品行业技术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小榄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今年上半年,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在组建国家级“燃气具燃烧仿真试验室”后,再次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起煤燃烧国家实验室分支机构————燃气具联合实验室。小榄镇还专门成立了商会,下设包括锁业协会、五金塑料行业联会在内的7个行业分会,两个服务企业,一个服务窗口,商会会员达468家。到目前为止,小榄镇已制定包括插芯锁、外装门锁、球锁三项锁具行业标准。小榄镇还成立了职业技能提升中心,大力开展五金技能人才培训。据统计,2008年新增培训五金类技术工人1539人次。
2003年7月和2005年7月,浙江省玉环县先后被中国五金制品行业协会授予“中国阀门之都”和“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称号。多年来,玉环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协会参与”的方针,多方联动,加强和推进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了水暖阀门产品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一般产品竞争向自主品牌竞争的转变,有效推动了集群产业的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截止到2008年底,水暖阀门企业总数达2792家,自营出口额达13.65亿美元。2008年虽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仍实现产值171亿元,自营出口额12.78亿美元,成为玉环县第二大支柱产业。
玉环县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的利用丰富的滩涂围垦资源,规划建设实际可用面积4.72万亩的沿海产业带,突破发展用地“瓶颈”制约。县财政自2003年以来,每年以23.4%的上涨的速度投入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亿多元,带领企业建立以创新谋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通过战略联盟、并购重组、资产剥离等多种产权重组模式,推动企业机制创新。玉环县还十分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通过举办浙江大学MBA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召开企业管理知识培训会等形式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对出口主导型的玉环县水暖阀门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玉环县把面临的困境视作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机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水暖阀门产业出现止跌回暖现象。
玉环县坚定不移抓创新,通过逐渐完备水暖阀门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带领企业重新审视市场定位、产品定位,重点发展智能化水暖阀门产品、工业高压阀门、高精管件类等产品,推进产品及企业转型升级。玉环县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水暖阀门行业5家企业通过了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抓住当前“政策最宽松、融资成本最低”的有利时机,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特别是做好先进装备引进工作。同时,鼓励企业“苦练内功”,大力推进精益生产,推动流程再造。
玉环县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抓好内需市场开拓,推进内外贸双轮驱动。县政府投资500万元,组织企业在北京和山东临沂建立中国(玉环)水暖阀门城,以“玉环制造”的整体区域品牌、统一营业销售平台,帮企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目前,北京平台已经运作,山东临沂平台正在积极筹备。同时,玉环县财政还安排400万元专项经费,组织企业参加上海国际卫浴展等10多个展会。借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召开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示范工程表彰大会之际,召开玉环(苏州)水暖阀门产业推介会及产品现场展示会,帮企业开拓内需市场。并且巩固国际市场,深度开发欧美、中东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
玉环县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增强预警机制,防范产业整体风险。不断深化银企沟通合作制度,组织百名信贷员下乡进企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理财产品,试点开展小企业贷款,发展股权质押、信用保险,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力度;出资5000万元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做担保服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认真落实企业减负政策,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下调企业社会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比例。
玉环县组织并且开展了工业性投资项目,推进“百日攻坚”活动,建立项目领导负责制、服务跟踪制和推进“会诊”制,提高项目开工率。由县班子领导带头,全县600名乡镇部门领导干部进企业、下车间,指导企业用活、用好、用足当前各项政策,帮企业解决制约发展的明显问题,增强投资的力度。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素有“中国燃气具之都”之称。多年来,顺德区注重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多方位支持,促进了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2008年4月底,在顺德区政府的牵头组织下,“顺德燃气具商会”成立,区政府每年拨款支持商会的运作。商会已发展万和、万家乐、合胜、长青等燃气具企业在内的50多个会员,包括顺德、中山等绝大多数知名燃气具生产企业,相关配套的零配件生产企业,以及与产业配套的燃气等供应商。2007年,广东省科技厅、同济大学、区政府与广东万和集团共同组建了国内首家“节能环保燃气具研发中心”。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成立“广东省燃气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与中南大学合作成立国内首个“中国厨卫研究中心”。为引导燃气具行业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顺德燃气具商会于2009年与华南家电研究院承担广东省科技厅的项目————“广东省民用燃气具产品技术路线图”。该项目从广东省燃气具行业的产品发展规划出发,对促进行业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的应用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顺德区重视推动公司进行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燃气具生产公司进行各级技术中心的建设,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顺德区每年在区财政支出总额中列支3%设立科学技术创新基金,并成立中国工程院顺德院士咨询活动中心,为燃气具及配件生产企业的科技开发提供资金、技术上的支持,2009年顺德区为万和技术进步项目配套扶持资金超过130万元。在“2006年度中国燃气具十大创新机型”评选中,“万和”、“万家乐”、“美的”等13家企业的新产品获此殊荣,顺德区企业占据了50%的份额,有力推动了中国燃气具行业的技术创新。在“2006年度广东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中,燃气具产品共有8个项目入选,其中顺德区企业占了7个。
为鼓励“中国燃气具之都”区域品牌建设,2008年顺德区政府一次性拨款30万元引导行业注重产业品牌建设。通过区域产业品牌的建设,形成燃气具产业的规模聚集优势。顺德燃气具商会成立后也积极开展“中国燃气具之都”的品牌建设活动。特别是在拓展国内外市场方面,商会推出以“中国燃气具之都”整体形象参加展览的活动。2008年,商会策划推出“顺德燃气具”、“顺德————中国燃气具之都”的整体LOGO形象,并在上海举办的“2008中国五金展”上首次推出。
为了更好地推动燃气具行业的发展,顺德区政府与中国五金制品协会频繁互动,一同推动行业发展。在积极地推进标准化工作方面,2009年3月由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主办的“冷凝式燃气热水器/炉行业标准审定会”在顺德举行,大大推动了顺德区燃气具行业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2009年4月,为协助企业执行“家电下乡”政策,由中国五金制品协会邀请有关专家,针对区内燃气热水器“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咨询解答,受到广大中标企业的欢迎。为了协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厨卫行业发展报告”,对中国燃气具产品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市场的最新信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顺德区燃气具行业在市场推广方面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在协会的引导和支持下,顺德区企业以扩大内需和“家电下乡”为契机,纷纷调整经营策略,扩大内销比例,积极参加国家“家电下乡”产品投标。目前,在全国下乡产品“燃气热水器”22个中标企业中,顺德区企业占7个,充足表现燃气热水器产品在全国的产业优势。今年一季度顺德燃气具产值16.6亿元,同比增长56.8%。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五金制造加工业是该区的传统产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以生产剪刀、锤子等五金工具闻名全国,素有五金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河东区立足优势,高定位、强运作,坚持把五金制造加工业作为全区优势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倾力打造“中国五金产业工贸城”。
五金制造加工业是河东区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建区以来,河东区立足自身优势,格外的重视发展五金制造加工业。2007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了五金制造加工业的蓬勃发展。3年来,五金制造加工业年均递增25%以上,占工业比重达到15.66%,真正成为河东区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2009年上半年,全区五金产业规模以上公司实现出售的收益23.86亿元、利税7616万元;全区自营出口权备案五金企业50多家,其中有出口实绩企业34家,出口创汇6839万美元。
大力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带领企业走以质取胜的路子,是河东区打造“中国五金产业工贸城”的关键。近年来,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产品检验测试设备和高水平的检测工作员,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了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临沂力士达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和山西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滚模锻磨艺加工技术,可节约能源30%,节省本金40%,减少劳动力5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发展。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一大批企业具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先进的制造加工设施和齐全的产品检验测试设备。由生产经营优势转变成为产业创新优势,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五金产业上规模、上档次,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强信息网络站点平台建设,帮企业拓展交易空间,是河东区加快打造“中国五金产业工贸城”的有力突破口。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依托东立五金机电物流城,以完善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全程管理四大功能为核心,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强信息网络站点平台建设,推动传统交易模式转变,以信息化领跑传统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成功实现网上交易和虚拟交易。2005年以来,河东区与山东省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等单位成功举办了4届中国临沂五金机电交易会,参展企业3500多家,采购商3万多人,成交额达60多亿元。
河东区在积极引导五金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的同时,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适时调整和完善了促进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重点扶持。成立五金行业商会,利用现有规模和一定实力的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带领企业与外贸销售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强强联合,组建外贸集团公司,加强对五金行业的管理和出口贸易的协调服务。
2009年,河东区委、区政府成立商贸物流板块建设工程指挥部,全力组织实施“第二步”发展的策略。委托复旦大学编制了河东区五金市场中长远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加紧开展市场搬迁改造的前期工作,计划于明年完成。通过改造提升,引入现代化商贸物流理念和经营业态,扩大市场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影响力和带动力,促进传统市场网络和现代经营理念的快速提升,力争使五金市场成为集综合交易、信息服务、博览展示于一体的全国五金产品集散中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河北省安平县转型提升,积极做强丝网产业集群,使丝网产业逆势走强。今年1月至11月,丝网业实现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17%。
安平县是国内外知名的丝网产业集群所在地,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产业经受了严峻挑战。安平县委、县政府深刻分析危机中暴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层次较低、定位不够准确、平台建设不够完善等结构性问题,提出打造国际丝网总部基地的战略目标,并制定实施《安平丝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振兴计划》,力争2011年丝网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实力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安平县丝网发展战略是建设总部基地、培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开发高端产品。
根据丝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特点和规律,确定了产业集聚区、信息、交易、物流、培训、研发、检测七大平台,以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七大平台,逐步把安平县建成世界丝网总部基地。
为彻底改变丝网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布局状况,促使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安平县加强了产业平台(园区)的建设力度,谋划建设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起步面积为6平方公里的丝网产业聚集区。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生产要素集中。
安平县依托全国第一家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的优势,推进信息化与丝网产业的融合对接,加强丝网信息的搜集和发布。完善销售展区“丝网大世界”的功能,加大对丝网博览会的推介力度,健全交易买卖平台建设。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投资11.41亿元建设国际丝网供应链物流基地,推动物流平台建设。通过建立国际丝网培训中心,整合培训资源,推动培训平台建设,逐步的提升从业者素质。在研发平台建设上,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设立丝网研发基金,为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补偿。同时,热情参加丝网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等措施,推动研发平台建设,增强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话语权。在检测平台建设上,按照检验测试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要求,力争现有省级质检中心在2011年达到国家级水平。
安平县确定了20家丝网企业为政府重点扶持的骨干企业,80家为有关部门重点联系企业。突出抓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六种能力培育:一是提高规避风险能力。带领企业研究经济发展走势,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司运营风险;二是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带领企业寻求战略合作伙伴,使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升;三是带领企业提高错位发展能力。明确主攻方向,集中资源优势,扩大高端、高品质的产品的生产能力。争创国家标准,逐步形成差异明显、无法复制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四是带领企业提高辐射带动和引领能力,为产业升级发挥领跑作用;五是提升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能力。争当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以自身良好形象推动企业未来的发展;六是提升公司的抢抓机遇能力。积极带领企业谋划未来,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
安平县扶持、带领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开发研制一批拉动能力强、技术上的含金量高、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好的拳头产品。确定了对产业带动力强的三大类重点培育产品。首先,抓好大型焊网、高档轧花网、建筑网等生产设备的吸收创新,加强本土化生产,并形成规模产能。加大新型不锈钢网织机研制速度,尽快实现高密度不锈钢网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巩固传统优势产品的行业地位。其次,瞄准反差密纹网、烧结网、磨料网、异形钢板网等高端产品,研制开发替代进口产品,使安平丝网在高端产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组织实力丰沛雄厚的公司进行联合攻关,力争早日替代进口。第三,抓好高档滤器和高档紧固件两大类丝网相关这类的产品的项目建设。组织企业抓住产业体系梯次转移的良好时机,加大招商力度,扩大滤器生产规模及市场占有份额。
目前,安平县已研发新产品87项、新设备16项,申请国家专利24件,9家企业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有8家企业、9个产品被评为省名牌,9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